雲門2<春鬥2014>觀劇心得

時間:2014/05/03()14:30

  雲門2春鬥2014  

 第一次看到雲門2的名稱時,心想那1?後來才知道那不是12的問題,是表演走向的不同。某日在黑盒子中看到公視播出雲門舞集的「流浪者之歌」,耐著性子看到最後,其實不是很容易理解編舞家想說的故事,但隱約發現活著的軀殼散發的生命力,特別是舞者的每一個動作,很抽象卻很真實。

年初又發現新竹縣演藝廳將要有雲門2的演出,也不管演出內容是甚麼,馬上訂了票。觀劇前在公視的藝文大道節目上看到了這次的演出宣傳,原來雲門2不只在舞台上演出,也把跳舞帶進一些學校、社區,印象最深的片段是,台下的小觀眾問隔壁的同學說「你知道他們在跳什麼嗎?」

演出當天艷陽高照,演藝廳入口前一群小朋友與大人,一度以為記錯日期,今天該不會是甚麼團體的成果發表會,幸好入口處大大的海報,安心的把票交給入口處的工作人員。離入口五步距離放了一個販售攤位,原本想買這次的場刊,但攤位上只有雲門215週年專刊,與紅藍兩種顏色的紀念毛巾,問了一下攤位的人說「沒有這次公演的場刊嗎?」,攤位的人說「這本15週年的專刊也有介紹這次演出的劇目,而且我們也有在裡面哦!」,用疑惑的眼神看著攤位的3個人,他們3人說「我們是舞者。」,突然,fan的靈魂上身「所以買這本專刊的話你們可以幫我簽名嗎?」,於是抱著簽好名的15週年專刊到觀眾席等待開演。

開演後,放了一段雲門2與各地鄉親們的跳舞影像,舞者的熱情與鄉親們的笑容,片頭問了已逝的年輕編舞家伍國柱的母親「伍國柱為甚麼要跳舞?」,伍媽媽說「為什麼要問我這麼難的問題。」,接下來是一連串舞者與過去藝術駐縣(市)時所接觸過的朋友,再次舞動的畫面,影片來到尾聲,鏡頭對著伍媽媽,旁白問「那你喜歡跳舞嗎?」,「喜歡。」,「為什麼喜歡跳舞?」,「快樂啊!」。

鄭宗龍的「杜連魁」,雖然劇名用了台灣作家王大閎改寫英國作家王爾德(Oscar Wilde)小說《格雷的畫像》(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)後的書名,看起來像是一個華人的名字,但劇情主要是以王爾德原著的走向為主。一位面容姣好的美男子杜連魁,見到畫家筆下的自己的等身畫像時,發現自己是如此的好看,於是發願要用靈魂交換不會衰老的身軀,並在朋友的鼓動下,開始荒淫的生活,年復一年,面容果然一如往昔,但原先的畫像卻愈來愈醜陋,為了不讓別人知道這個秘密,某日,杜連魁將畫像弄毀,但自己也隨之死亡。開演後先聽見廟會的鑼鼓聲,進來了像是鄉下老粗的三個坐在紅色長板凳的人,中間的那位赤裸上身,露出強健的體格,感覺像是在廟前看戲,接著音樂再轉入西洋音樂,飾演畫像的舞者佇立在舞台一隅,上方開始有一柱液體從舞者頭部不斷流下,甚至滴落在舞台,才發現是濃稠的黑色液體,最後,飾演杜連魁的舞者用手指觸碰畫像下的黑色液體,再往外像畫太陽光芒般延展,當太陽的光芒畫好後,已被淋濕的畫像離開這攤黑色液體,換杜連魁站進去,上方再度流下液體,杜連魁漸漸被黑色沒入。

黃翊的「浮動的房間」,傳達現代都會人關係疏遠、卻又不甘寂寞的生活情境,利用燈光的移動,打造出空間轉換的感覺,每一次的一滅一亮,都是新的場景,節奏緊湊,甚至利用類似操偶的方式,讓舞台上增添了2位小演員,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場景是,小孩雖然與父親在同一空間,但父親正忙著自己的事情,無暇管小孩,小孩便把身旁的電話當玩具玩,這時父親須打電話而走向小孩,小孩以為父親是要來跟他玩,結果卻是要他手上的電話,正當父親接聽電話時,小孩手癢的撥動電話轉盤,父親瞪了他一眼,小孩發現只要影響電話父親就會關注他,於是按下掛話鈕,父親只好邊盯著他邊講完這通電話,掛上電話後,父親把小孩抱了起來,小孩安分地把頭靠在父親肩上,燈光暗下,另一處亮起,又是一個故事的開展。

布拉瑞揚.帕格勒法(Bulareyaung Pagarlava)的「Yaangad.椏幹」,劇名Yaangad是卑南語的「生命」,昏暗黃光下的舞台鋪了一層橢圓形面積的泥沙,舞者四處倒落,原住民人聲響起,舞者慢慢甦醒,過程中有人順利站起,有人扭曲著移動,動一動後不動的人也有,伴隨音樂的起伏,舞者的動作也會跟著或大或小。抽象的生命用抽象的舞蹈表達,真的也想問「你知道他在跳甚麼嗎?」,但是在富有生命力的人聲搭配下,人的動作似乎傳達出甚麼具體言語,或許生命不需要太多的解釋,面對所有不安與逆境時,一定有足夠的能量去面對,最後,所有東倒西歪,在地上掙扎的舞者,都直挺挺的向前邁進。

春鬥2014集結了三位編舞家的作品,也許展現的方式不一樣,但直覺都是在說同一件事,關於生命、關於靈魂,共同的特點是,其實我無法完全理解每個過程的故事內容,但是,也許現代舞就像書法中的草書,已經不是要人去看每一個字的字義,而是書法家在下筆時的筆勁,及當時的心境,讀不出也沒關係,去感受就好,當然,能同時了解字的形體與意境,那將會更好。

又或許,跳舞本身是很主觀的自我展現,旁觀者只能藉由自身的經歷去了解,也因為有多元的解釋角度,反而讓舞作充滿彈性,又從舞者身上發現,原來人體的柔軟、伸展度可以這麼寬廣,當下覺得,達文西人體比例圖上的人似乎就出現在舞台上~~

 

arrow
arrow

    anne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